导语:以“微证书”撬动职教国际化,打造中澳职教合作新标杆
2025年9月-11月,正初为国际职教平台与澳大利亚桑瑞亚理工学院(Sunraysia Institute of TAFE)深化战略合作,以“国际学生基金”独家合作伙伴身份,成功在江苏、上海、四川三地落地“西餐烹饪”“园林技术”“网络安全与物联网”国际微证书课程。作为维多利亚州政府创新国际教育模式的中国引入者,正初为通过“政府引导+公办院校赋能+平台协同+产业适配”的创新模式,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探索出一条“标准互通、资源共享、路径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从“单点合作”到“体系落地”:国际职教认证的中国实践突破
本次系列合作的核心亮点在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公办教育体系的深度介入。作为维州政府“国际学生基金”项目的重要载体,所有课程均严格对接澳大利亚VET国家职业标准,由桑瑞亚理工学院资深专家全程主导教学,结业证书由澳洲政府公办院校官方认证并全球认可。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全部师资与成本由维州政府“国际学生基金”承担,真正实现“学校零投入、学生零负担”,为国际职教资源的本土化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轻量化”样本。

(南京商业学校的“西餐烹饪微证书课程”)
从南京商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商贸分院)的西餐烹饪微证书课程,到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溧阳分院)、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的“园林技术国际微证书课程”,再到上海食品科技学校、四川省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四川省珙县职业技术学校的“网络安全与物联网微证书课程”,正初为平台通过“标准化课程引进+本地化教学实施+国际化认证输出”的闭环模式,推动澳大利亚优质职教资源从“输入”转向“融合”。例如,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的园林技术国际课程聚焦“可持续农业-土壤基础”前沿领域,与该校“技能改变命运”的育人理念深度契合;上海食品科技学校的网络安全微课程则精准对接数字化产业需求,培养学员“跨文化协作+技术创新”的双重能力。这些实践不仅让学生在国内即可获得全球认可的技能“通行证”,更为院校国际化办学注入了“国际基因”。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的“园林技术国际微证书课程”)
二、从“区域样板”到“全国布局”:中国职教国际化的“正初为路径”
正初为国际职教平台的核心定位是“致力于实现国际职教并轨”,其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双向通道+立体合作+全球网络”的三维体系:一方面,搭建国内职教学子赴海外深造的桥梁,同步吸引海外学子来华实习就业,形成“走出去+引进来”的闭环;另一方面,依托校际合作、课程引进、师资共享、定制培训、实习就业五大支柱,打造从课程学习到国际就业的全链条支持系统。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园林技术国际微证书课程”)
截至目前,正初为已与全球数百所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国内合作职业院校覆盖数十家,并在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泰国、越南等国设立实体分部,形成辐射亚太、连接全球的教育合作网络。此次系列合作的落地,正是这一网络的具象化成果:江苏南京、溧阳、江阴的“区域样板”验证了国际职教资源向基层渗透的可行性;上海的“城市课堂”展现了高水平院校对国际标准的吸收能力;四川宜宾的“西南示范”则标志着模式从东部向西部的成功复制。正初为国际职教平台副总经理严巍表示:“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完成一次培训,而是与学校一起构建标准化、体系化、可持续的国际技能能力建设模式。”
(上海食品科技学校“网络安全与物联网微证书课程”)
三、从“技能培养”到“全球赋能”:中国职教的国际价值升华
中澳职教合作的深层意义,在于通过“标准互通”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与全球产业链的深度对接。维多利亚州政府大中华区教育服务经理孙慧指出:“此次课程是中澳职教合作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全球职业教育贡献了创新经验。”正初为国际职教平台董事长李苏政认为,国际职业教育的价值在于“体系、标准与路径”的输出——通过引入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VET标准,不仅提升中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更为中国职教“走出去”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网络安全与物联网微证书课程”)
对学生而言,微证书不仅是技能的证明,更是“从校内实训走向海外课堂”的跳板。南京商业学校的学生在西餐课程中不仅掌握了国际前沿的烹饪技艺,更通过“沉浸式英语交流+国际美食文化感知”拓宽了国际视野;宜宾南溪职校的学生通过网络安全课程,获得了“全球认可的技能护照”,为未来进入国际就业市场铺平道路。对院校而言,国际合作不仅提升了教学水平,更推动了专业建设与产业变革的“同频共振”。溧阳中专副校长史方平表示:“本次合作是学校国际化办学的新起点,未来将拓展更多‘微证书+短期研学+升学通道’的一体化项目。”
(四川省珙县职业技术学校的“网络安全与物联网微证书课程”)
以技育人,以业促兴——中国职教的全球使命
正初为国际职教平台的系列实践,通过“政府引导+公办院校赋能+平台协同+产业适配”的模式创新,不仅推动了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与国际接轨,更培养了一批“手握技能证书、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正如桑瑞亚理工学院专家大卫·克利里所言:“中国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专业基础令人惊叹,他们将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未来,正初为将继续深化与国内外优质资源的协同,在更多地区、更多专业构建国际化课程与合作通道,让中国职教不仅“与国际并轨”,更“向全球引领”,真正实现“以技育人、以人通业、以业促兴”的共赢格局,为全球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 请勿发表广告或无关留言 |